曾經被部分華人社會認為政治決斷不足,始終脫離不了大少爺作風的馬英九,終於在日前以約六四比例二百多萬票的比數,打敗了民進黨的創黨元老謝長廷,為國民黨取得未來四年寶島的政權,實現了寶島的再變天及政治世代的替換。更有部分人覺得今次馬英九的大勝是國民黨的復仇成功,可惜大部分人都明白寶島人民並非十分喜愛國民黨,只不過民進黨過去八年實在把寶島管理得太差,選民利用這次選舉正式向腐敗的管理者表達不滿。而謝長廷最終選擇在新主席選出之後就辭任民進黨總裁一職,為「阿扁」過去八年的管治背黑鑊。相對而言,鄰埠的「民主黨」創黨元老李柱銘亦於早前宣佈不再參選「垃圾會」的選舉,以七十歲的年紀正式退下參政的火線。鄰埠不少「民主鬥士」覺得非常可惜,言下之意是沒有人能代替李士之位置。
正如馬英九代替國民黨重奪政權,取代第一代民進黨的創黨元老謝長廷,重要的是政治人物於市民心目中的個人形象。媒體報道李氏退選時,特別剪輯O四年商務部副部長安民在傳媒面前,大肆批評李氏於花旗國出席聽證會時,對鄰埠政治的評論。平心而論,任何人於傳媒面前謾罵對方人物都會破壞其個人形象,就等如謝長廷在選前,不斷地批評馬英九的經濟政策一樣,只會暴露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只靠拉動族群的對抗來爭取選票,並未有真正的良策去解決寶島面臨的經濟困境,而安民於傳媒面前除了肆意批評李氏外,就連其父親都被拖累,雖然對李氏沒甚好感,但這種罵人先輩的方式,除了損害個人形象,更加破壞國家的管治威信,這些都是所有政治人物必須學習的一課。
2008年4月1日星期二
寶島選戰有感
塵埃落定後政黨輪替似乎是民主社會的必然定律,是次選戰除了展示寶島人民接受選舉結果,沒有造成社會動亂而令人感到安慰外,更重要是散居在海外及內地的民眾、商家等,紛紛千里迢迢、海陸空交通用盡趕回所屬地區,為的就是行使公民權利,表達自己對領道人的意向。我們在家中隔岸觀火,百般感受地看著這次選戰究竟會否有突發事件發生的同時,那些遍佈內地不同地方的台商,利用僅有的一天兩天時間,拋下生意或工廠的管理趕回鄉下投票,然後又馬不停蹄極速跑回祖國的公司去。由於寶島不是一個正式的國家,沒有海外的領事館等代表處可方便海外公民投票,此舉更令我們覺得這些回鄉投票人士的一票份量更重,不過就算投票者是由月球返回祖家,其所投的一票卻與票站隔籬士多老闆無異,這也就是民主制度最精彩之處,不管閣下智商多少銀紙多少,到最後都係少數服從多數的遊戲規則。
改變「增加」的概念(下)
改變「增加」的概念(上)
今天官府一直以方便庶民的心態去研究改善小城的交通問題,推出不同的方案都有一個共通點,其概念就是「增加」各類型不同的交通工具希望達致改善的目的。然而在小城經濟不斷增長的情況下,私人的交通工具同樣不停地增加,在小城有限的空間內究竟有沒有必要存在這麼多不同類型的交通工具呢?小城內繼有大小公共巴士、的士、酒店賭場巴、旅遊巴、校巴、公司巴、計劃中的輕軌系統、步行系統等等。當中有公有私、運載力不同,但都有同樣的毛病就是爭奪小城僅有的空間,在不斷增加的私人車輛下,官府已由地面選擇到架空的輕軌步行系統,今次又計劃在地面上增加九座位的巴士,務求令市民能從家門口直達目的地甚至上埋樓,各位覺唔覺得有問題呢?有一點十分簡單的道理是九座位小巴能否去到我屋企門口呢?如果唔能夠就俾個車位喺我屋企門口。如此下去官府又能有幾多辦法可以改善小城的交通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