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5日星期一

活化?

圖片來源:「澳門日報」


官府主動提出準備「活化」路環棚屋,計劃引入「文創」元素,又以保護該區原貌及路環傳統產業為目標,處理棚屋使用者的搬遷等問題。官府嘅所謂「活化」,無非都係舊瓶新酒,絕大部分嘅時間係無嘢搵嚟搞。路環碼頭及船人街一帶,保留咗小城碩果僅存嘅寧靜漁村風貌,大家只要由榕樹頭右轉逃離葡撻店的喧鬧,沿路的棚屋小狗懶散睡喺路邊,直至經過碼頭再入船廠路去到大路,大家仲可以感受到幾十年前小城仍然有捕漁業、有造船業、曬鹹魚造蝦醬等經已消失了的古老行業氣息。雖然船廠停產破廢、其他相關行業亦都式微,但係過往寧靜緩慢嘅生活方式就好似將時間停頓咗,充斥小城各處嘅不同博物館,都無可能提供到呢個咁活生生嘅歷史教學。依家官府提出「活化」該區,好明顯會破壞呢種咁獨特嘅氛圍。所謂「活化」首先第一步必定要整頓,當所有棚屋附近角落的破廢被整理整頓,變成十分有條理嘅水上屋之後,漁民生活與工作時剩下的隨意性及風味必然消失。加上今次係由城規廳提出「建議」,「唔化局」作配合,即係建設為主、文化保育為副,小城有咁多嘢要保育活化,係唔係首先做咗其他地區例如新橋老街等地方,而唔係去破壞原來寧靜安逸嘅環境呢?例如望德堂一帶官府將破舊嘅建築修葺後重新粉飾,可惜全部都只不過係表面功夫,建築物內部嘅維修、重建等工作都只係小修小補,直到建築物內部倒塌,至將其改建為演藝學院校址。從來都無長遠規劃點樣去加強活化,亦都係政策上無一個清晰方向,反而周圍手多多樣樣都做少少,搞到所有文物都變成「黃屋仔」,連遊客都睇到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