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9日星期一

「世」界「遺」棄(下)

資料來源:廣東新聞網自從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法國巴黎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世界各地相繼競逐世遺稱號,誓要最得世遺以證此地有文化或有自然,當然最重要者莫過於取得世遺稱號這金潻招牌,以刺激當地旅遊業之發展。在祖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三十多處風景名勝帶給當地的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小城亦同樣受惠於申遺成功的效應,配合賭業帶動下旅客突破千萬,雖然當中大部份遊客都會以走馬看花式的到此一遊,但文物本身亦被這每年千萬的遊客產生的垃圾及污染而破壞,附近山頭的停車場開發與舊屋重修,都改變了世遺原意的保護而變成了發財的工具。剛剛祖國再次為開平碉樓成功申遺而興奮的蘇州世遺大會上,世遺委員會指摘,內地政府在遺址周邊興建水壩及水力發電站,嚴重破壞當地自然環境。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雲南的麗江古城及西藏的布達拉宮,亦因管理不善遭世遺委員會警告,可能遭撤回世遺名號。世遺名號於我國及小城已相等於七仔,一個就手的發財途徑,在有限的時間內爭取最大的利益,完事後再搵另一個可致富的路徑,變成可用即棄的稱號。相對於祖國的最大競爭者鄰國的日本,可能由於本身遺跡有限,被列世遺的遺跡有著嚴格的保護,附近不能有一般的汽車進入以保護遺物不被廢氣污染及破壞。而小城牌坊每天要忍受祖國同胞的二手煙、旅遊巴的柴油廢氣令牌坊每年的侵蝕、再加上遊客大旺之後廣被入侵的杏仁餅店及牛肉乾店,每天製造的油煙連人都頂唔順,若有機會上牌坊頂聞聞一,相信閣下屋企的垃圾筒都比佢香,申遺容易護遺難,官府有冇諗過不如叫聯合國幫手除名,好過而家冇力做又要被人日日問幾時有外圍緩衝區。

沒有留言: